Grace and Truth

This website is under construction !

Search in "Chinese":
Home -- Chinese -- 11-Presuppositional Apologetics -- 039 (Answering religious worldviews of immanent moralism -- BUDDHISM)
This page in: -- CHINESE -- English -- French? -- German -- Indonesian -- Russian -- Tamil -- Ukrainian

Previous Chapter -- Next Chapter

11. 以圣经为本初探前提护教学
基督信仰面对攻击,如何揭露其中的根本缺陷和隐藏谎言
第四章 — 实践中的前提护教学

30. 回应内在道德主义宗教的世界观——佛教


有一些世界观强调当下,强调触手可及的世界以及我们经验的一部分。佛教和儒教就是这种世界观的典型案例。

佛教——即佛祖的教导——起初是一种无神论宗教,摈弃了神或诸神的存在,并且否认灵魂的存在(宗教简易词典,第40页)。然而,佛教有许多分支,而佛祖在大乘佛教(摩诃衍那)这一支派中被当作神受人崇拜。佛教是极端道德主义的信仰系统。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釋迦牟尼)生长于印度教环境。一系列撼动人生的经历之后,他成为了佛祖。悉达多是古印度(现尼泊尔)的一个封建领主的儿子,他童年过着奢侈的生活。当他看到人间四种苦难光景的异象后(老人、病人、死人和剃度的僧侣),就弃绝了奢华的生活乃至整个世界。目睹这四种光景使他开始执着于寻找世间苦难的缘由。他加入了印度教的一个禁欲密教,操练自寻痛苦的苦行之道,甚至差点丧命。他就是在这个时候领悟了“中道”的“真理”:我们此生所当做的是在禁欲苦修和享乐两个极端中间寻求适当的中道。悉达多正是在一棵菩提树(无花果树)下宣告了这个道理,而天魔(魔罗)则引诱他,最后悉达多战胜了试探,悟道而成佛。他在悟道之后,进入极乐49天,而后向遇到的每个人传递自己的经验,其动机就在于世上有太多苦难,而人们需要明白苦难的原因。悉达多既然脱离了苦海,如今就以佛祖的身份向世人弘法。当他布道时,他总是以一种没有权柄的方式教导人们。他评论说,印度教祭司教得不好,而他的教导则基于自己的经验。他号称自己的宗教没有任何仪式、臆测以及传统。佛教是激烈强调个人功德的宗教。人只能彻底靠自己的行为来自救、脱离轮回(Samsara)——即生命之轮。佛教摈弃了种姓制度;人们如今有可能直接去往涅槃。以小乘佛教(或称上部座佛教)来说,佛教(或多或少)主张人人平等,否弃超自然;悉达多说超自然是一种臆测,是应当避免的。因此,佛教本质上是无神论(今天只有小乘佛教属于无神论)。佛教试图教导人们领悟带来苦难的因果关系。

佛教主要希望解决的问题是苦难的本质以及我们应对苦难的态度。佛教声称苦难源自人的欲望。

佛教强调“四圣谛”

1. 苦谛(Dukkha):佛教认为人生就是苦难(或人生脱离不了苦难),包括肉体与精神上的苦难。
2. 集谛(Samudāya):苦难的源头是享乐或者欲望和无知。佛教徒所说的欲望指的是渴求欢愉、物质享受和永生不死,这几类渴求都是永远也无法得到满足的。
3. 灭谛(Nirodha):欲望停止之时,即是苦难终结之时。我们必须除去欲望。
4. 道谛(Magga):欲望的除灭来自彻底完美的抽离。

想要修得道谛(Magga),必须修“八正道”:

1. 你需要正确的见解(正见)才能接受“四圣谛”。
2. 你需要正确的思维(“正思维”,此处英文原文为“正确的想往”)——即脱离了一切贪欲、恶念和残酷的思维。
3. 你需要正确的言语(正语)——即说话纯净真诚,并且不说闲言碎语。
4. 你需要正确的行为(正业)——即行为善良不杀生。
5. 你需要正确的谋生手段(正命)——即从事正当职业,并在其中尊重保护生命。
6. 你需要正确的努力(正精进)——即穷尽意志力去克服邪恶。
7. 你需要正确的意识(正念)——即认为自己的身体可憎。相信罪(Sin)不是你的真正问题,无知才是。
8. 你需要正确的冥想(正定)——你需要按真言(曼特罗)来进入禅定。

修行“八正道”的时候会遭到10种“结”的干扰

1. 身见(执着相信身体为我有,或相信“真我”)
2. 疑结(怀疑佛祖的教导)
3. 戒禁取结(执着于宗教仪式或修行法)
4. 贪欲结(贪恋肉欲)
5. 嗔恨结
6. 色爱(对物质存在的欲念)
7. 无色爱(对非物质存在的欲念)
8. 掉举(欺骗、诡诈、躲避和吝啬)
9. 我慢结(无休止的骄傲、虚荣)
10. 无明结(对于形而上现实本质的盲目无知)

除了四圣谛、八正道和十结之外,佛教教义还包括四向四果(修行悟道的四层境界)、六波罗蜜、十地经(十柱经)等其他教义。

面对如此刚硬的世界观系统,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谁规定的?”作为一种无神论世界观,佛教的任何诫命都丝毫没有权威性。为什么要听从佛祖教导?嗯,据说那是因为他是悟道的人。又是谁说他悟道呢?还是佛祖本人说的。其实,佛祖本人也说过,我们不可因为他说过什么,或者听人传说佛祖说过什么,就听信这些话(见《卡拉玛经》)*;相反,我们应当单单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来选择相信什么。那么,我们就需要弄清楚:我们为什么应该相信佛祖,而不是相信孔夫子向我们传的另一套道德主义宗教,或者按着佛祖的逻辑去听信任何人讲的任何事呢?究竟是谁给了佛祖权柄?事实上,佛祖自己把自己立为权威。但同时他又告诉我们不要听信他!问题就很明显了。当然,佛教徒也完全有权质问我们:是谁让耶稣成为了我们的权威?对于基督徒而言,理由十分简单清晰。在我们的世界观中,基督就是万物的创造者;他是救主,而他也是全人类的审判长,因此我们把他当作终极权威是完全合乎理性的。然而在佛教中,佛祖(自认)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他说自己悟道了,同时又告诉我们不要相信任何人的任何教导——因为包括他自己的教导都不具备任何权威性。

* “卡拉玛人啊,勿信风说;勿信传说;勿信臆说(即传统),勿信于藏经之教相合之说(即经书记载);勿信基于寻思者(即逻辑推理);勿信基于理趣者(即推论);勿信熟虑于因相者(类比或比喻);勿信审虑忍许之见相合(思量观点来达成一致);说者虽堪能亦勿予信(概率或想法);虽说此沙门(冥想)是我之师亦勿予信之”(卡拉玛经——第8卷)

我们也可以用佛教观念“业”来作为例子——所谓“业”是一种非位格(或非人)的宇宙因果报应律。你此生的生存方式会影响你下辈子的生活状态。但佛教同时又有另一教义“无我”(Anatta),即相信“我”不存在,或者“我”没有内在灵魂。那么,倘若人类真的没有灵魂,那么转生轮回的主体又是什么呢?如果相信自我的存在就是虚妄,世上也没有所谓现实——毕竟自我或现实存在的想法只是“十结”之一——那么人格或位格的延续性也就不存在了。那么不论未来是谁继承了我此生的“业”,都只能祝此人好运——因为根据佛教教义,反正轮回以后的那个人不是我,毕竟我也没有灵魂,而我的肉体也没有重生。

问题就不仅仅是诡辩了;佛教(乃至其他任何属世的世界观)是自相矛盾的。佛教要求我们彻底否弃自己,好让自己得益处,这本来就自相矛盾。佛教认为我们应当寻求悟道——然而所谓悟道是不可名状、难以理解甚至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佛教既有转生的教义,又认为灵魂不存在。佛教认为现实说到底是个幻象或错觉,也就是说人根本没有理由相信任何事、甚至没有理由与佛教徒进行任何讨论。佛教告诉人们要靠自己得救(脱离苦海),同时又说个人主义是苦难的根源。一个佛教徒在选择接受佛祖的教导时,可能是武断随意的。然而,我们的职责就是指出他们信仰的本质——武断随意。从护教学的角度说,这就是我们能够做的;我们已经强调过,没有基督作为根基,一切都会成为荒谬。

我们现在要与圣经的拙劣模仿者的信徒展开对话。这些宗教从表面上看或许与基督教十分相似。它们都有自己的圣书、主要的先知、对一位神的信仰,有时候他们还会宣称这位神与圣经中的神相同。我们可以把这些宗教分为三类:一位神论宗教、多神论宗教和伪弥赛亚宗教。我们从每一类中挑选一个典型案例:

www.Grace-and-Truth.net

Page last modified on April 20, 2023, at 03:48 PM | powered by PmWiki (pmwiki-2.3.3)